漫步歷史長河,探尋古代大戶人家的廳堂雅韻,那不僅是會見賓朋的殿堂,更是傳承家風、彰顯文化底蘊的圣地。古時廳堂,名曰“廳堂”,布局嚴謹,秩序井然,尤重中軸對稱之美,盡顯莊重與高貴。
踏入門檻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堵板壁或屏風,它們?nèi)缤刈o神,既擋風避邪,又巧妙劃分空間,增強私密之感。板壁之前,長條案沉穩(wěn)而立,其上或置古玩,或陳香茗,盡顯主人雅趣。條案前,一張四仙或八仙方桌,左右輔以扶手椅或太師椅,坐次分明,右主左賓,禮序井然,每一次落座皆是對傳統(tǒng)的致敬。
墻壁正中,懸掛著中堂字畫,它們不僅是視覺的焦點,更是心靈的歸宿。按“皇、相、翰林、名人、格言”之序排列,每一幅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崇高的道德追求。兩側條幅,名家手筆,儒家格言,字字珠璣,激勵后世,彰顯家族風范。
堂中兩側,對稱擺放的幾與椅,為晚輩或下屬預留席位,于細微處見規(guī)矩,于無聲處聽教誨。中堂家具,多以六件套為尊,條案、方桌、椅、幾,件件皆大器晚成,形體宏偉,彰顯家族之顯赫與尊貴。
此外,廳堂內(nèi)還常設數(shù)套太師椅或中式沙發(fā),布置講究,周正莊嚴,對稱和諧,既滿足了日常會客之需,又增添了空間的層次與美感。每一處細節(jié),都透露著主人對生活的精致追求與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深刻理解。
廳堂家具的擺放,實為家庭精神境界與生活品位的縮影。多一分則繁復,少一分則失韻,唯有恰到好處,方能于起坐之間,自成一方天地,讓人心生向往,回味無窮。